根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開展糧食產地烘干設施建設情況調查工作的通知》(魯農函字〔2022〕177 號)精神,全面掌握了解菏澤市曹縣糧食產地烘干設施建設使用情況,研究解決糧食產地烘干設施建設經營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快補齊糧食產后處理設施短板,進一步推進糧食烘干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減少糧食收儲貯霉變造成的損失。曹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組織人員逐個走訪糧食烘干經營主體,進行了專題詢查調研。根據調研情況,綜合全縣實際,就發展糧食產地烘干設施建設經營方面的問題報告如下:
一是曹縣糧食生產與烘干需求情況
曹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面積1969平方公里,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縣和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連續多年被國家評為“全國產糧大縣”,現有耕地面積197萬畝,常年種植小麥面積155萬畝左右,總產量約72多萬噸;玉米種植面積132萬畝左右,總產量約85萬噸。加上高粱和其他谷物等全年糧食總產量約165萬噸。小麥收獲時,如果天氣良好,空氣干燥,收獲運輸到倉庫,含水率12.5%以下,達到國家小麥收購標準,無需烘干。按照全縣糧食總產量的40%計算,需要烘干的糧食作物約在66萬噸。
二是曹縣糧食烘干設施能力現狀與缺口情況分析
目前,全縣的糧食烘干設備多為100噸至200噸的烘干塔,其中循環式烘干機(塔)15臺套,連續式烘干機(塔)17臺套,由于實施環境保護,燃煤烘干機需要改裝成燃油、燃氣或用電才能使用,實際糧食烘干能力在26萬噸左右。全縣需要烘干的糧食作物66萬噸左右,尚有約40萬噸的缺口。按照原有烘干機(塔)作業能力計算,目前至少還需要40臺套200噸大型糧食烘干設備,才能有效保障全縣糧食生產安全。
三是推進糧食產地烘干設施建設的主要做法
加強宣傳,搞好推廣。發展糧食烘干產業,加速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儲糧霉變損失降低運輸損耗,是確保豐產豐收、穩定糧食總量的主要途徑,也直接影響糧食的等級、加工質量和食用品質,從而影響到糧農和糧食流通企業的經濟效益及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通過廣播電視、懸掛橫幅、設立咨詢臺、舉辦現場演示會、散發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借助“三秋”農忙季節,加大對糧食烘干機好處、減損增收的宣傳推廣,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認可和接受程度,營造了支持、推廣、購買、使用糧食烘干設施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
加強指導,強化服務。一是組織有購置安裝糧食烘干設備的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到外地糧食烘干作業經營較好的農機合作社和糧食烘干設備生產企業參觀學習。二是從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上重點傾斜。充分利用中央農機補貼政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種糧大戶、農民等購置和使用谷物糧食烘干機給予優先補貼,實行應補盡補。三是強化信息技術服務。對有購買谷物糧食烘干機意愿者,及時宣傳和提供烘干機械有關政策、技術、經營等方面的信息。組織生產廠家技術人員,進行操作技能、機具維修、安全教育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烘干機械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加強協調,科學布局。充分考慮全縣27個鎮街糧食產業分布、作業需求和轄區農機分布現狀,科學布局全縣糧食烘干服務網點,每個鎮街重點優先培育一至兩個糧食烘干經營主體,位置交通方便,服務輻射周邊面積大,實現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針對購買烘干機資金不足者,曹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加強與金融部門溝通和聯系,幫助其協調貸款。對烘干設施用地用電需求,明確專人負責,組織人員積極與鎮街政府、國土、電力、村委搞好協調合作,搞好烘干設施建設用地和用電,解決其烘干設施建設困難。
抓好典型,以點帶面。為進一步推動糧食烘干設施建設快速發展,曹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樹立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其經營管理和運作模式,增收致富經驗。對新購置安裝糧食烘干設施的經營主體,我們幫助規劃、設計糧食烘干基地建設,解決運輸安裝、管理、信息、技術等實際問題,協助建立人員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等,使其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堅持組建一個,規范一個,成功一個。
四是烘干設施建設和運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烘干設備建設投入成本高。糧食烘干設備基本上是以烘干秋季作物為主大型糧食烘干塔,設備及其配套設施一次性投入較大,如果沒有相應政策和資金支持,大部分農業農機合作社和農機農業種植大戶很難承受。
干燥設施建設用地審批難。糧食烘干和儲存用地性質為建設用地,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糧食烘干設備安裝作業和臨時存糧使用面積至少需要15到20畝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小,用地審批困難重重。
土地種植規?;潭绕?影響烘干設備經營運行。烘干設備適用性不強,具有固定性,僅能用于大批量糧食作物的烘干,輻射范圍限于周邊地區,并且具有季節性,對于烘干設備來說,絕大多數時間處于閑置狀態。糧食烘干塔每次裝糧30噸以上,小規模農戶種植的糧食無法單獨烘干作業。
費用成本較大,沒有補助。糧食烘干設備熱源過去使用燃煤,費用較少,一般每烘干1kg玉米需0.08-0.1元。由于實施環境保護,燃煤烘干設備燃煤爐需要改裝成燃油、燃氣或用電才能使用。設備改裝費用至少需要5萬元以上,使用燃油、燃氣或用電又增加了成本和費用,沒有烘干作業補貼,糧食烘干利潤空間縮小,盈利偏低。
五是提升糧食產地烘干能力的意見建議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大對糧食烘干和儲存設備及其配套設施的購置補貼力度,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烘干和儲存設備的補貼額度基礎上,將烘干和儲存配套設備設施列入補貼范圍。增設烘干作業補貼,解決糧食烘干經營主體的后顧之憂。建議省、市設立專項補貼資金,總體補貼比重達到50%以上。
解決土地使用難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將糧食干燥與儲存用地按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間,尤其是在新農村建設中,將糧食干燥與儲存設施建設納入到建設規劃當中進行通盤考慮。
構建集約化經營模式。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推行糧食烘干和儲存集約化經營,科學引導大型農機合作社、種植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聯合糧食加工儲存企業開展訂單作業,實現由單一的經營模式向種植、收購、烘干、儲存、出售一條龍±經營模式轉變,減少中間環節,實現糧食收貯不落地,降低糧食損耗和成本,提高糧食品質,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通過演示、宣傳、培訓、服務等各種方式,推廣烘干和儲存設備。加大農產品干燥和儲存技術培訓力度,培養技術型人才,加強售后技術服務指導。適時召開現場演示會,提升農戶認知度。充分利用各種媒介組織,大力宣傳糧食烘干和儲存在糧食減損和為民增收上帶來的社會效應。
加強協調推動。政府要成立縣領導牽頭,包括農機、金融、土地、供電、城建、鄉鎮等部門領導小組,對新建糧食烘干企業和農戶,統籌做好金融貸款、用電、用地、建設等協調,解決用戶籌資難、用電難、用地難、建房難等諸多問題,為糧食烘干設施建設保駕護航,為確保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曹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 郭守鳳)
信息來源:[菏澤]楊宏偉 責任編輯:[信息中心]董立柱
原文網址:http://www.sdnj.org.cn/p1270902208588259330/1546384164435128321.html